
广东金融大讲堂|区块链赋能大湾区国际航运结
2025-08-23 06:25 • By 火必
主持人:解读金融政策、普及金融知识、防范金融风险。大家好!欢迎来到由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广东金融大讲堂》。
本期节目,我们将聚焦数字金融领域在大湾区的创新实践。大湾区拥有全球最密集的港口集群,深圳港、香港港、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前列,在跨境的运费结算场景中数字金融可以如何高效赋能相关产业?我们今天来到了南沙,特邀了两位业务负责人给大家做介绍分享,他们分别是:中科汇智(广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副总经理郭桂福。郭总好!
还有一位是广州电子口岸管理有限公司业务拓展部副经理新业态业务负责人卢雄。卢总好!
主持人:我们今天讲的这个项目是今年“点数成金”数字金融评优活动十佳案例,首先请郭总给大家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
郭总:首先非常荣幸中科汇智联合广州市电子口岸、中信银行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运费结算平台》能够获评“数字金融十佳案例”。这个平台聚焦中国境内港口与香港港口之间驳船运输往返阶段的跨境航运运费结算场景,采用中科院自主可控的区块链技术,接入国际航运场景中关键的海关、码头、银行等数据要素,实现服务贸易真实性背景核验,为粤港两地的往返驳船及相关航运企业提供了跨境资金结算服务,帮助境内的国际航运服务船舶个体工商户享受到高效、透明、便捷、合规的国际航运运费结算服务,解决了传统模式下资金回流难、汇率损失大、操作繁琐等问题。
卢总:这个国际航运运费结算平台选择在大湾区落地运营,核心源于大湾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政策环境和产业基础。
首先,大湾区拥有全球最密集的港口集群,深圳港、香港港、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前列,形成高频、刚需的跨境运费结算场景。这种“境内港口-香港枢纽”的往返驳船模式,涉及大量中小船东和货代企业,传统结算依赖香港代理或现金跨境流转,效率低且风险高。平台正是瞄准这一痛点,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粤港跨境航运的“最后一公里”结算难题。
其次,大湾区独特的“一国两制”框架为跨境金融创新提供了试验田。南沙自贸片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在跨境数据流动、金融开放等领域享有政策红利。先试先行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平台在合规前提下探索创新解决方案。
最后,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已经具备较为完整的航运服务产业链。不仅聚集了一批航运物流企业和相关专业服务机构,还拥有多个国家级重要枢纽港。这些产业生态为平台对接各类主体、验证运营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
郭总:总的来说,粤港澳大湾区以高频业务场景为土壤、以制度开放为引擎、以全产业链为依托,成为平台解决跨境航运结算难题的“天然试验场”和“最佳落地窗口”。
主持人:请卢总展开介绍一下,平时广州电子口岸管理有限公司的业务是如何开展的?通过这个项目又是如何体现数字金融的价值和内涵的?
卢总: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广州“单一窗口”,它是政府主导投资建设的B2G公共服务平台,目前由广州电子口岸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广州“单一窗口”对接了海关、海事、边检、税务等21监管部门,整合了25类923项国家单一窗口标准版应用,为进出口贸易链条的企业提供一站式线上通关服务,实现一个平台、一次递交、一个标准通关模式。另外,广州“单一窗口”提供了700多项地方特色服务模块,其中包括了对本次国际航运运费结算平台所需的口岸船舶舱单验证服务。
说到项目的背景,其实这个平台源于粤港两地航运业的普遍痛点,也就是国际航运运费结算。根据广州“单一窗口”舱单申报系统的粗略统计,每年广州各口岸驳运来往港澳的船舶大约有2万航次,由此产生了大量航运费结算的需求。其实广东对港澳进出口的国际航运运费结算规模特别大,每年能超115亿元。但是,当前90%的境内船东只能通过香港代理结算,要自行跨境兑换或人工携带人民币现金,不仅周期长,还要承担汇率损失和合规风险。
更深层的现实问题是,在传统纸质模式下,银行难以核验航运业务的真实性。比如一艘船是否真的完成了跨境运输?是否有真实来往港澳的记录?运费金额是否合理?是否能对碰的上船上舱单申报的信息?这些关键信息都缺乏数据支撑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当然不敢轻易开展相关业务。
数字金融的本质就是通过技术解决数据孤岛和信任问题。我们以中科院自主可控的区块链为底座,将关键航运贸易背景数据上链,并通过政务云进行系统部署,实现多方数据“可用不可见”,既保障数据安全又解决真实性核验难题。现在银行可以通过平台实时查看船舶轨迹、到港记录、预配舱单和原始舱单的验证情况等“数字凭证”,放心的为航运企业提供结算服务。这种“数据赋能金融”的模式,正是数字金融在大湾区跨境场景中的最佳实践。
主持人:两位请继续介绍下,中科汇智、电子口岸和中信银行等参与各方,在项目中起到什么关键作用?
郭总:中科汇智,基于中科院自主可控区块链技术为航运货代、船代、船东等提供直连银行的国际航运运费结算资金收结通道;电子口岸作为B2G信息节点的“数据桥梁”,通过隐私计算各关键节点信息,为银行提供贸易背景验证;而中信银行则负责提供金融应用场景,并确保了跨境支付的安全合规。各方缺一不可。
同时,中科汇智作为项目的技术主导方,在构建国际航运运费结算模型时结合AIS 航运轨迹数据、香港海事处船舶到港数据、广州“单一窗口”船舶舱单申报数据以及航运链条上多方提供的合同、对账单等证明单据,确保航运业务的真实性,为银行做好外汇管理的风控,保障收结汇业务贸易背景的真实性。
卢总:广州电子口岸公司作为广州“单一窗口”平台的运营方,在本次项目主要作为信息枢纽和提供了关键舱单申报信息验证,同时提供系统部署基础环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运费结算平台需要连接了银行和香港海事处,这些主体对于信息安全的要求非常高,恰好与广州“单一窗口”平台在数据安全保护要求和对企业服务方面非常符合,同时也提供了关键舱单申报信息验证。广州“单一窗口”就成了各方数据交换的信息枢纽和提供隐私计算环境。
而中信银行则负责提供航运费结算落地应用场景。企业需要在银行开对应的外币结算账户,中信银行系统通过与广州“单一窗口”直联,验证航运贸易背景真实性,从而为企业快速处理
卢总: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运费结算平台首次实现了来往港澳驳船运输业务“物流-合同流-跨境数据流-资金流”的全链路数字化闭环,其核心创新点体现在:
一是物流可视化穿透。平台整合AIS 航运轨迹数据、香港海事处船舶到港数据、广州“单一窗口”船舶舱单申报数据以及航运链条上多方提供的合同、对账单等证明单证信息,使船舶物流信息全程可视化,极大还原贸易背景真实性。
二是跨境数据安全验证。基于隐私计算技术,航运各节点数据在“可用不可见”原则下跨境互相验证,船主申报数据自动匹配银行风险研判模型,误报率下降30%。
三是资金流智能结算。通过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场景试点,国内船主国际运费收汇实现“T+0”到账,降低汇率波动风险,结算效率较传统结算渠道提升90%。
郭总:这个项目可以说利用“区块链+航运金融”解决了行业中的老大难题,我们从国际航运运费跨境收结汇难题、业务线上化率低下这些痛点问题切入,通过数字化建设打造了国际航运运费结算平台。我们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透明化和不可篡改的特点,将境内提供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与境外提供的船舶真实到港数据进行上链并实时同步,向银行提供粤港两地国际航运场景下的服务贸易真实性材料,为航运企业(货代、船代、船东等)提供直连银行的外汇收结汇/购付汇服务,简化了跨境结算流程。
通过共享和融合粤港两地国际航运数据,打破了传统服务贸易结算中服务真实性背景难以审查核验的瓶颈,解决跨境服务贸易项下的跨境金融结算难题,真正做到数字技术赋能金融发展。
一是重塑了航运金融的服务模式,把传统“纸质审单+代理结算”变成“数据驱动+线上自动化”模式,航运企业现在可以直接通过平台对接银行进行结算。
二是重塑了跨境航运金融风控体系,通过“区块链+航运数据”核验模式,为银行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航运数据锚点。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连接了多个关键机构,实现了多机构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使得粤港两地的航运部门及外汇管理局等金融监管部门能够实时监控国际航运项下的服务贸易流程,确保每一笔跨境资金结算的安全性与合规性。
三是重塑了航运跨境数据实践路径,我们对接了香港海事处、香港物流协会等部门,将粤港两地航运业务数据进行融合、共享,在具体应用场景下探索出跨境数据流动的可行路径。
郭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几个关键性挑战,其中最具突破性的是构建航运运费数据真实性贸易背景作证链条。这个难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数据孤岛问题突出,航运产业链涉及货主、货代、船代、船东、港口、海关等多方主体,数据分散在各系统中。二是数据跨境问题不可避免,境内外的航运数据格式、监管要求存在差异。三是业务流程再造难度大,传统航运结算涉及多个线下环节,各方习惯难以改变。
所以,我们联合了广州电子口岸、中信银行广州分行、香港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以及交通信息中心共同开展合作,在境内对接国家物流平台、广州市港务局、交通信息中心 ,在香港对接香港海事处、香港物流协会等部门,汇聚多方力量与资源才构建出阳光化、合规化的贸易真实性核验体系。
卢总:首先,我们会继续用好区块链、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持续扎实航运金融数字基础,特别是通过与央行数字人民币系统、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的深度对接,实现结算效率从小时级向分钟级的突破。我们也在积极建立智能核验系统,预期将覆盖全航运周期,实现服务贸易下的跨境结算全流程模拟与风险预判。
郭总:下一步,我们会探索打造“国际航运结算中心”,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六大服务矩阵:智能结算系统、数字供应链金融、航运衍生品交易、绿色航运融资、船舶资产证券化、航运保险科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正在搭建航运企业信用画像平台,整合海关、税务、物流等跨部门数据,形成全方位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这个平台有望带动形成超百亿规模的航运金融生态圈,真正做到数智赋能金融、创新驱动发展。
主持人:通过今天两位的详细分享,相信各位观众对大湾区这一项数字金融的创新实践有了更深的理解。感谢两位给我们带来的分享,感谢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提供的智库支持,我们下期再见,谢谢大家。
Tags: 火必客户端